近日,2023年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部署了2023年七個方面重點工作,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引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本次會議確定的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七項重點工作具體包括:
一是強化知識產權法治保障。
完善保護和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更好規范專利、商標申請秩序。
二是深入落實國家戰略部署。
全面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有力服務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更好支撐國家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實施。
三是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能。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建設,深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強化知識產權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綜合運用能力,完善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機制,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是加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
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強化公共服務數字化支撐,持續加大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監管和自律力度,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健康發展。
六是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與競爭。
進一步提升在多邊平臺的影響力,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修訂,穩步推進新形勢下的國際交往。
七是加強知識產權基礎建設。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文化宣傳力度,加強理論研究,為科學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
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4件
有效商標注冊量達4267.2萬件,牢固確立了知識產權大國地位
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495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7076件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累計發證6.1萬件
我國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由2012年的22.6個月壓減至目前的16.5個月,高價值發明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3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從10個月壓減至4個月,提前完成國務院確定的審查周期壓減五年目標任務,為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知識產權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4.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2.4%。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累計達2.19萬億元,年均增長13.7%。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十年增長超10倍,邁上4000億元臺階。全球具價值品牌500強中,中國占84個,十年增長52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市場主體超2.3萬家,地理標志產品年直接產值超7000億元。
知識產權要轉化運用,才能產生更大價值。2022年,我國繼續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全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4868.8億元,連續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長。
我國在18個省份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推動10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開放2.1萬件專利,精準匹配6.1萬家中小企業。
國際方面,知識產權有力服務對外開放大局。2022年我國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遺傳資源等國際規則制定,加入海牙協定并于2022年5月5日生效,目前國內企業已通過海牙途徑提交外觀設計國際申請超千件;在順利實現244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的基礎上,完成第二批350個產品清單公示。
2022年共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2022年共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注冊商標617.7萬件,完成了審查周期壓減目標任務。
我國持續推進《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審查指南》配套修改,完成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新一輪修改論證征求意見稿,推進《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修訂,形成地理標志統一立法宗旨和框架,研究論證完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規制度。
北京、江蘇、浙江等地還開展了知識產權綜合立法,廣東發布全國首部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法規。
2022年我國還強化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我國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5.8萬件,同比增長16.8%;辦理維權援助申請7.1萬件,受理糾紛調解8.8萬件。
讓誠實守信者安心經營,讓侵權違法者付出代價
2023年是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如何更好更快發展?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要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重要的內容和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大的激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堅決懲處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促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讓創新創造者勞有所得,讓誠實守信者安心經營,讓侵權違法者付出代價,助力營造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2023年要進一步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綜合運用能力。落實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專項政策,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培育。完善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打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組合拳。
同時,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申長雨表示,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推進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工作。啟動實施“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編制發布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報告。深入開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推動實施“地理標志品牌+”專項計劃,助推特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