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 公告
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 問題的解釋》 已于 2009 年 12 月 21 日由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 1480 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 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09 年 12 月 28 日
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9〕21 號
(2009 年 12 月 21 日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 1480 次會議通過 2009 年 12 月 28 日人民法院公告公 布 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 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 判實際,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依據專 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權利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變更其主張的權利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
權利人主張以從屬權利要求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以該從屬權利要求記載的附加技術特征及其引用的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征,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 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專利法 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權利要求的內容。
第三條 人民法院對于權利要求,可以運用說明書及附圖、 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進行解釋。說明書 對權利要求用語有特別界定的,從其特別界定。
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確權利要求含義的,可以結合工具書、 教科書等公知文獻以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進行解 釋。
第四條 對于權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術特征, 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的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 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
第五條 對于僅在說明書或者附圖中描述而在權利要求中 未記載的技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將其納入專 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六條 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授權或者無效宣告程 序中,通過對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修改或者意見陳述而放棄的技 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又將其納入專利權保護 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條 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 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 特征。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 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 護范圍;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 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
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 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八條 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 采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人民法院應當 認定被訴侵權設計落入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觀設 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認定產品 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確定產品的用途,可以參考外觀設計的 簡要說明、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產品的功能以及產品銷售、實 際使用的情況等因素。
第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 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認定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時,應 當根據授權外觀設計、被訴侵權設計的設計特征,以外觀設計的 整體視覺效果進行綜合判斷; 對于主要由技術功能決定的設計特 征以及對整體視覺效果不產生影響的產品的材料、內部結構等特 征,應當不予考慮。
下列情形,通常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影響:
(一)產品正常使用時容易被直接觀察到的部位相對于其他 部位;
(二)授權外觀設計區別于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相對于授權 外觀設計的其他設計特征。
被訴侵權設計與授權外觀設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差異的, 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兩者相同; 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實質性差異的, 應當認定兩者近似。
第十二條 將侵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 部件,制造另一產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專利法第十一條 規定的使用行為; 銷售該另一產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專 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銷售行為。
將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制造另一產品并 銷售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銷售行為, 但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在該另一產品中僅具有技術功能 的除外。
對于前兩款規定的情形,被訴侵權人之間存在分工合作的, 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共同侵權。
第十三條 對于使用專利方法獲得的原始產品,人民法院應 當認定為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對于將上述原始產品進一步加工、處理而獲得后續產品的行 為,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使用依照該專 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十四條 被訴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全部技術特征,與一 項現有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的,人 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技術屬于專利法第六十二條 規定的現有技術。
被訴侵權設計與一個現有設計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的,人 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設計屬于專利法第六十二條 規定的現有設計。
第十五條 被訴侵權人以非法獲得的技術或者設計主張先 用權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專利法第六十九 條第( 二) 項規定的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
(一)已經完成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技術圖紙或者工 藝文件;
(二) 已經制造或者購買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設備或 者原材料。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第(二) 項規定的原有范圍,包括專利申 請 日前已有的生產規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產設備或者根據已有 的生產準備可以達到的生產規模。
先用權人在專利申請 日后將其已經實施或作好實施必要準 備的技術或設計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被訴侵權人主張該實施 行為屬于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該技 術或設計與原有企業一并轉讓或者承繼的除外。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據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 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應當限于侵權人因侵犯專利權 行為所獲得的利益; 因其他權利所產生的利益,應當合理扣除。
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系另一產品的零部件的,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該零部件本身的價值及其在實現成品利潤中 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為包裝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 包裝物本身的價值及其在實現被包裝產品利潤中的作用等因素 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第十七條 產品或者制造產品的技術方案在專利申請 日以 前為國內外公眾所知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產品不屬于專利法 第六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產品。
第十八條 權利人向他人發出侵犯專利權的警告,被警告人 或者利害關系人經書面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自權利人收到該書 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出之日起二個月內,權
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訴訟,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人民 法院提起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 受理。
第十九條 被訴侵犯專利權行為發生在 2009 年 10 月 1 日以 前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前的專利法; 發生在 2009 年 10 月 1 日 以后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后的專利法。
被訴侵犯專利權行為發生在 2009 年 10 月 1 日以前且持續到
2009 年 10 月 1 日以后,依據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專利法的規定侵
權人均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適用修改后的專利法確定賠 償數額。
第二十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
的,以本解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