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飛科公司)遇到一樁蹊蹺事!好不容易獨.家開發出的圓球形剃須刀尚未正式發布,怎么在網上已經有了同款產品,而且熱銷上百萬元?
飛科公司法務人員向松江公安分局報案后,松江警方迅速出擊,抓獲在飛科公司竊取這一商業機密并自行生產牟利的前模具工程師胡某,對其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接警后,民警立即展開調查,經過取證核實后發現,網上售賣的該款圓球形剃須刀的確與飛科公司研發的剃須刀一模一樣,因外觀新穎,市場銷路很好,銷售額已達上百萬元。
案情揭秘
通過進一步偵查,民警發現曾在飛科公司擔任技術中心模具工程師的離職員工胡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遂對胡某展開調查。到案后,胡某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他交代稱,自己在飛科公司任職期間,就已籌劃利用職務之便竊取公司商業秘密為自己謀取利益。期間,他利用第三人名字,注冊蘇州利米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并用該公司申請注冊了涉案剃須刀的外觀專利。完成這一系列操作之后,胡某離職,尋求代工廠加工該款剃須刀并投入市場銷售。
亡羊補牢
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由于其無形性、高投入性等特殊性質,對知識產權管理的保密制度也有了特殊的要求。
GB/T29490-201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7.6保密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明確涉密人員,設定保密等級和接觸權限;
b)明確可能造成知識產權流失的設備,規定使用目的、人員和方式;
c)明確涉密信息,規定保密等級、期限和傳遞、保存及銷毀的要求;
d)明確涉密區域,規定客戶及參訪人員活動范圍等。
企業在管理商業秘密時,按照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在程序文件中規定有關涉密人員、涉密設備、涉密信息、涉密區域的管理要求。
人員保密管理包括涉密人員范圍、分級,與涉密人員簽訂保密協議或競業禁止協議,確定不同涉密人員的接觸權限等內容。一般來說,涉密人員是指在涉密崗位上知悉、掌握國家或企業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主要包括:
(1)企業高級研究開發人員、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他們掌握著企業的核心技術,或者擔任企業的主要管理工作,掌握著企業的重要經營信息。
(2)一般技術支持人員和關鍵崗位的技術人員。他們雖然不是主要的人員,但也有可能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技術。
(3)市場計劃、銷售人員。他們是經營決策的實施者,了解企業的營銷計劃、客戶名單,因此企業也需與其簽署保密協議。
(4)財會人員、秘書人員、保安人員等。他們可能由于崗位的原因了解到企業的商業秘密,如果不與他們簽訂保密協議,他們可能有意或者無意地泄露企業的商業秘密。
對容易造成企業知識產權流失的設備,尤其是存儲涉密信息的計算機及存儲介質、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掃描儀、3G移動終端等具有信息存儲和處理功能的設備,企業應建立管理制度和流程,規范其使用人員、目的、方式與資料的流通。若可以,應對企業內部的涉密計算機設立分級操作口令,進行加密處理,以防止非正常使用人打開進入。在建立企業局域網系統或者互聯網系統時,應當對計算機外部通信線路采取特別的防護技術措施,比如設立識別碼和密碼認證、防火墻等,對涉密計算機上網應當嚴格控制,以防止涉密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泄露。
企業應提供管理秘密文件的環境及取用設施,定義管理區域和管理措施,包括門禁管理、客戶及參訪人員的活動范圍等。若可以,企業應將研發中心、采購中心、銷售中心等涉及商業秘密的部門確定為涉密區域,將該區域與企業生產、辦公場所中的普通區域進行隔離,規定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以盡可能地減少知曉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加強門衛管理體系,對來訪人員參觀要有所限制,對外來人員駐留、參觀、來訪等活動嚴格管理,謝絕來訪者參觀、攝影、攝像等。
助力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9年修訂版)中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
可見,在商業秘密侵權訴訟中,企業采取保密措施是認定商業秘密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為了切實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必須采取保密措施。
若您還想了解更多貫標的相關知識,請關注公眾號【中崮認證】,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溫馨提示 】我們尊重原創,注重分享,文中部分信息、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本公眾號轉載的目的僅用于傳遞信息,若您覺得不宜傳播,請聯系我們。另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若認為對您有幫助,歡迎轉載分享,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