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實基石
在當今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2023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繼續呈現出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不僅在數量上穩步增長,更在質量上實現了顯著提升,為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及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已達到456.8萬件,同比增長16.9%,顯示出我國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數量快速增長至38.5萬家,這些企業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60.5萬件,占據了國內總量的七成以上,充分證明了企業在我國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此外,自2022年5月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以來,我國申請人月均提交的外觀設計國際申請數量超過150件,位居全球前列,彰顯了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舞臺上的活躍身影。
數字經濟作為新時代的經濟引擎,其核心產業的專利創新更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已達到160.0萬件,其中國內占比高達80%,這一“八二分”的格局不僅反映了我國數字經濟自主創新的強勁動力,也預示著未來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的巨大潛力。為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知識產權的深度融合,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探索構建數據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多地試點推動數據知識產權在制度建設、登記實踐、權益保護、交易使用等方面的先行先試,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方面,我國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上半年,首批10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各地在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健全保護工作機制、優化保護法規制度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從天津濱海新區的統一管理模式到南京的聯動執法協作機制,再到杭州的涉網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打擊力度加大,這些特色做法不僅有效提升了區域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也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未來,隨著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地方部門的深入協作,更多特色亮點和保護示范標桿將不斷涌現,帶動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整體提升。
知識產權貿易的強勁韌性同樣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亮點之一。今年1月至5月,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均實現增長,這背后是我國知識產權高效益運用的直接體現。為進一步暢通知識產權流轉渠道、加速釋放創新動能,國家知識產權局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通過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開展協同創新伙伴行動和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以及發布專利開放許可使用費估算指引等措施,有效促進了專利技術的轉化應用和市場對接。試點開展以來,已有多個省份的專利權人積極參與其中,達成了數千項專利許可協議,實現了專利技術的有效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知識產權作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實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動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未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持續深化和拓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將在全球知識產權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