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新生態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浙江省杭州市作為中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排頭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探索知識產權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新路徑。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杭州不僅有效緩解了輕資產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更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提供了可借鑒的“杭州模式”。
近年來,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的號召,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打通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最后一公里”。從出臺全國首個數據知識產權質押團體標準,到落地全國首單以區塊鏈存證為基礎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項目,再到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設立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杭州形成了一條貫穿企業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許可轉化、證券化”金融服務全鏈條。
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出臺,不僅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還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據統計,2022年,杭州市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的企業數量達到1779家,質押金額高達300.66億元,同比增長62.71%,知識產權質押普惠貸款惠及企業數居全省第一。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杭州對知識產權運用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對于輕資產、重研發的科創型企業而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曾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面對評估難、風控難、融資難等問題,杭州市采取了多方協作、綜合施策的方式,逐一破解這些難題。
首先,針對價值評估難的問題,杭州市政府部門聯合金融機構、運營服務機構和創新主體,構建起知識產權融貸投評“一體化”模式。通過數字賦能,建立專利分級評估體系,科學評價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實力,有效促進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提質擴面。同時,實現知識產權質押數據與金融機構實際放款等數據的互融互通,進一步激活了市場活力。
其次,在風險控制方面,杭州市設立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用于補償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開展專利質押融資服務時產生的風險損失。這一舉措有效減輕了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提高了其參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積極性。同時,引入第三方專利評估機構對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進行“背書”支持,顯著提升了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授信額度,為輕資產企業實現“輸血”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為解決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杭州市還拓寬了交易渠道,依托建設杭州市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平臺和杭州知識產權公共運營平臺,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這些平臺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發布融資需求、簽訂質押合同、在線辦理質押登記等便捷服務,還極大地提高了融資效率和市場透明度。
在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領域,杭州市更是走在了全國前列。作為數字經濟的先鋒城市,杭州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為充分發揮這些數據的潛在價值,杭州市積極探索基于區塊鏈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新模式,建立了安全可信、管理可控、源頭可溯的數據知識產權交易環境。
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該公司通過將基于可穿戴產品分析得到的數據資源安全脫敏后存至浙江省知識產權區塊鏈存證平臺,成功獲得了數據知識產權公共存證證書,并以此為憑證從上海銀行獲得了100萬元的數據資產質押授信。這一案例不僅為輕資產科技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也為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普及和推廣樹立了標桿。
為了進一步規范數據知識產權質押流程,杭州市還發布了《數據知識產權質押服務規程》團體標準和《數據知識產權交易指南》地方標準。這些標準的出臺,為數據知識產權的質押、交易和管理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有效保障,進一步推動了數據資產的價值轉化和知識產權金融的深入發展。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將繼續以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為抓手,發揮國家級改革試點的引領示范作用。他們將積極探索科創金融標準體系,依托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在健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強化“政企銀服”聯動、加強知識產權保險制度與證券化結合等領域下大力氣,構建起覆蓋科創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杭州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還將為全國的科創型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務支持。杭州的實踐表明,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還能夠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隨著這一模式的不斷推廣和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